3月11日-3月20日,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学院劳动教育课程组开展集体备课暨“劳动淬炼成长·实践创造幸福”系列活动,通过“理论研讨+实践育人+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构建具有航空特色的劳动教育新体系,标志着学院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化建设迈向新阶段。

第一次集体备课
学院以“五育融合”理念为指引,课程组教师围绕《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展开深度研讨,确立了“认知奠基+技能提升+创新实践”的三阶培养路径,并将航空装备制造场景创新融入课程大纲,设置“理论+实践+素养”三个模块共八个章节的立体化内容矩阵。课程组还就如何细化教学方案进行思维碰撞,为后续课程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集体备课
在劳动教育实践环节,学院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将实训场景转化为劳动教育主阵地。航空制造专业群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精益生产6S管理”实践,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清洗、工装夹具整理等真实工作场景中,融入劳动安全教育、标准化作业流程等教学内容,在劳动实践中领悟工匠精神,在整理生产现场时培养系统思维。学院划分班级实训室责任区、劳动教育责任田,拟构建“理论实践融合、校内校外协同、专业职业贯通”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院师生进行实训室打扫
装备学院党委书记王阳合谈到,“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和学校关于《劳动教育》课程的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传承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切实培养学生积极劳动品质,提升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能力,让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全周期劳动育人链,构建课堂教学、实践训练、文化浸润相结合的劳动教育生态,为培养具有航空报国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锻造坚实基石。

整理后干净整洁有序的实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