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链接
四川党建网
四川党的建设
今年能再次获得申报‘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资格,真的很高兴,证明了一直以来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对的,汗水不会白流。”在9月19日落幕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我院(以下简称“227平台皇冠”)教师白晶斐获得增材制造设备操作项目优胜奖。近两年来,他先后在市级、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比赛中斩获佳绩,用成绩回应对手的质疑,并以实际行动激励学生“以技立身”,帮助学生“以赛提能”,带领更多师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人物名片:白晶斐,我院机械方向专任教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成都市技术能手”“全国轻工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厚积薄发铸就能工巧匠
在踏上职业技能竞赛道路之前,白晶斐已在职业教育课堂深耕11年。那时的白晶斐,一门心思研究的是怎么给学生上好机械方向的专业课,并对教学方式大胆进行探索和改革实践,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省级一等奖等。
正当白晶斐专注于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时,一次意外的发现,促使他从“三尺讲台”走到“比武赛场”。两年前,白晶斐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设计方向国家集训基地教练。在带教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近三分之二的学员已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而他身为教练却没有任何技术能手称号。
这一细节极大地触动了白晶斐,“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指导学生参赛,教师就得先是比赛的行家里手。”此后,白晶斐开始关注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在比赛中进行技能展示和技艺切磋。
2021年12月,白晶斐参加成都市第七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新职业)赛项银奖,并且凭借这项成绩取得“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首次参加市级职业技能比赛就取得好成绩,这给了白晶斐极大的信心。此后,白晶斐一路过关斩将,于次年获得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增材制造赛项国内赛一等奖、国际赛铜牌,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金奖等。
仅用一年时间,白晶斐实现从“零”赛绩到“N”个省部级以上比赛奖项的华丽转身,这样的成绩在同类选手中实属少见,甚至引来了一些对手的质疑。“他们觉得我就是运气好,我要用成绩证明实力。”白晶斐默默憋着一股气,将目标瞄准全国技能大赛,日复一日刻苦训练。
在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中,白晶斐(中)获得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职工组金奖,刘建飞(左)获得学生组银奖。供图/受访者
所谓增材制造,就是通过材料的逐层累加形成零件,这种技术也被称为3D打印。白晶斐表示,增材制造设备操作比赛,主要是利用软件对机械产品进行结构和外观设计,再经过不同类型的3D打印机成型零部件,最后组装成产品,使其具备预设功能。其中涉及大量的软件使用和产品零部件组装,因此设计既是首要环节,也是重中之重。如果设计不正确或者精度误差太大,就可能导致产品不能组装使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提高操作的速度和精度,白晶斐经常练到忘我的境界,练习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一天内用20个小时完成了两遍竞赛流程的模拟。“大赛对选手的体能和精力有着极高要求,最后拼的就是谁稳得住、丢分少。”白晶斐还对打印机性能做了大量研究,甚至在家里放置了两台3D打印机,硬生生从门外汉练成了可以拆卸和组装机器的专家。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中,白晶斐在设计模块中取得全场最好成绩。比赛结果公布后,曾经质疑过他的对手发来了祝贺的短信。在他看来,这既是大量进行比赛专项训练的结果,也与他十余年来从事机械方向的教学经历分不开。“正是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机械制图和设计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做到对产品结构一次性设计到位,有效保证了设计的精度和速度。”白晶斐说。
潜心教学带出优秀人才
7月8日,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成都站活动现场,来自227平台皇冠的3名火炬手分别传递大运圣火,白晶斐是第37棒火炬手。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与白晶斐一同参与火炬传递的,还有他的学生刘建飞。师生接力传递火炬,一时被传为佳话。
这样的传承,同样在增材制造领域延续—白晶斐通过将比赛经验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料,帮助学生在技能竞赛的舞台上逐步成长为技能人才、大国工匠。
今年2月,白晶斐带队参加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既指导学生参赛,又报名参加职工组竞赛。为了全力备赛,他白天上课,晚上在实验室带队练习竞赛技能,前后完成了百余次的赛前设计,模拟了10余次的全竞赛流程。最终,他获得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职工组金奖,首次取得申报“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资格。欣喜的是,在他指导下,刘建飞获得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学生组银奖,师生合力共创佳绩。
“比赛前期,白老师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陪我们备赛。他将大量细节、技术要领提前考虑到位,尽力避免我们在比赛中‘踩坑’。”刘建飞说,“以前觉得‘全国技术能手’离我很遥远,现在我的老师已经获得这一荣誉,我会以此为榜样,努力向着这一目标靠近。”
“嘟嘟……”走进227平台皇冠增材制造技术创新研究工作室,一台台增材制造设备正在进行3D打印作业。白晶斐介绍,该工作室依托四川省模具产业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跨学院、跨专业集中科研力量,建成涵盖11位成员的增材制造技术团队,共同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落地,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并为优秀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近5年来,团队共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20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公示35项,授权16项。
近年来,“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被人社部等列为新职业,跨出了从以往政策支持学校培养到职业认可的重要一步。这对于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度、促进就业创业、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载誉而归,步履不停。下一步,白晶斐计划在区、市、省内逐级申报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集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能交流、工匠精神传播等为一体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提高人才培养效能和质量,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