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初夏,父亲提着一袋米和一瓶用茶油炒出来的香脆辣椒萝卜干,从30多公里外的乡下,挤车来到(湖南)醴陵县城。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此行的目的有二:一是给我送初三最后两个月的伙食费;二是恳求班主任潘老师,给我一个考中专的名额。因为当时在这所拥有80年历史的省重点中学——醴陵一中,我的成绩基本稳定在班级4-8名,年级20名以内。班主任潘老师一直鼓励我考取本校的高中,向大学进军。但母亲多病,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在读小学,沉重的经济负担,迫使父亲帮我做出考中专的选择。
那时候中专招生,主要是师范和卫校。等到班主任潘老师将招生志愿拿过来给我填时,居然发现还有成都航空工业学校和西安航空工业学校。航空!那两个字真是太有诱惑力了,当时的我毫不犹豫就填了这两所学校。
考完中专,又考完中考,暑假正是湖南的双抢(抢收早稻,抢栽晚稻)季节。有天,我正在田里忙着插秧,邮递员在路边一声“侯德怀,有录取通知书!”的召唤声,此时此刻父母和自己脸上都倍添光彩。我被成都航校录取了!此后一段时间,有事没事都喜欢仰望天空,要是看到天际有一架飞机远远掠过,心里都要兴奋好半天,梦想着自己将来也会是机上的一员。
在酷暑中憧憬了一个多月,终于在当年的9月初第一次坐上火车。列车从株洲出发,一路西行,经贵阳、遵义到达重庆,然后又在重庆转车,经过50多个小时的辗转,终于抵达成都。然而,到了学校,却有一种美梦破碎的感觉,学校里面没有一点飞机的影子,我所在的8502班属于机械专科,所学的是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于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当时对于所谓的工模具完全是一头雾水,只知道跟原来梦想中的造飞机、开飞机根本不沾边。《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和热处理》、《金属切屑原理》、《数控技术与编程》、《冷冲模设计与制造》、《注塑模设计与制造》以及二进制的《计算机原理》等课程刚接触的时候,感觉就像天书。最开始的实习则是到校办工厂做一个铁榔头,让我大失所望。所以,自己对学习的兴趣明显下降,基本上是争取及格就行,目的只想混过这四年,早日走向工作岗位。
然而,让我觉悟的是到132厂(成都飞机公司)的实习。那已经是进入了三年级,进厂后不仅有幸看到了歼七的样机,还参观了歼七飞机的总装车间,远观了歼七的试飞,然后还参观了132厂的其他一些车间。通过132厂实习指导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一架飞机涉及成千上万个零件,生产飞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工模具设计与制造,则是其中非常基础却又必不可少的加工技术和手段。对于自己曾经破碎的航空梦,终于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必须由投身航空战线的每一个参与者,扎根每个不同的岗位,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逐步缩小中国和美苏(当时苏联还没有解体)等航空发达国家的差距,设计制造出超越他们的新型战机和客机。因此,最后两年的时间,我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毕业设计和答辩,也以优异成绩顺利过关。
转眼之间,距离当时考入成都航校已经30年。由于工作变动,离开航空系统也已经15年,但每次回想起当时一个15岁少年的航空梦,心中都有许多感慨:感谢成都航校,让我今生有幸与航空结缘!
8502班 侯德怀
机械专科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二0一五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