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2班 汪寿美
个人简介:汪寿美,男,湖北洪湖人,1981年9月至1985年6月在成都航空工业学校机加专科8102班学习。1985年7月至今,先后在610研究所、江汉公司、航宇公司工作,先后任机加工艺员、非标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宣传干事、团委书记、支部书记、纪委副书记、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党办主任等职务。现任中航工业航宇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部长。通过在职业余学习,先后完成湖北大学汉语语言文学专科、武汉大学行政管理本科课程学习并获得毕业证书。2011年6月获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历和学位证书(MBA双证)。撰写或牵头完成的管理成果或政工论文先后20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等表彰奖励。在中国航空报、军工文化、企业文化纵横、中国军转民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20篇。
祝福寄语:祝福母校50华诞——继承办学传统,坚持育人为先。
祝愿学弟学妹们——永远把学习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和品性放在校园生活的第一位。
今年是我的母校——227平台皇冠(原校名简称为成都航校)建校50周年。4月8日,带着春天般的关爱之情,母校张蕴启院长一行6人,专程来到古城襄阳看望阔别的校友们,也再次唤醒了我对30年前那段青春花季的彩色记忆。
因成航,我与航空结缘
那是1981年夏季,我以全县第二的中考成绩被当时县里唯一的中专——洪湖县师范学校录取,面试都过了,正在家等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县招办来电话,说全国重点中专——成都航校首次在外省(湖北、湖南、贵州)招生,给湖北20个名额,全部分在了荆州地区,其中分给洪湖仅2个名额,我符合条件,问我愿意去不?我妈说,到四川太远了,回来一趟多不容易呀,别去了吧?而我一听“成都航校”,太高兴了,四川成都,天府之国,有杜甫草堂,又是学造飞机的,比在县里当教书匠有趣多了。怀着对远方、对天空、对飞机的憧憬,15岁的我执意来到成都,走进成航,开始与航空的结缘。
现在回想起来,我与成航的缘分还真是不浅。我的中考成绩不错,当时,以我为荣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建议我上高中,考大学。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还是选择了能早一点自食其力的求学之路——填报了中专。如果我报了高中,或者,来洪湖招生的成航老师没有那么敬业与“任性”,执意问问已经报了洪湖师范的我,愿不愿改志愿,报考成航的话,估计我与成航也会擦肩而过。
与成航的特别缘分,使我有幸与航空工业这一高端制造业结缘了大半辈子。先后在610所、江汉公司、航宇公司等航空企事业单位工作,当过机加工艺员、非标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宣传干事;26岁开始担任单位中层干部,历任团委书记、支部书记、纪委副书记、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党办主任等职务。虽换了多个工作岗位,但毕业近三十年来,一直没有离开过航空企事业单位。快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我,当然知道,这一辈子都会是一名“航空人”了;我更知道,这一深深的航空情缘都是我的母校——成航所赐!
因成航,我拥有了受用一辈子的好身体、好习惯
当时的成都航校对学生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每天清晨,嘹亮的军号一响,翻身起床,跑步来到操场,按班级在指定位置整队,集体做广播体操,然后班长带队,围着操场晨跑,过后再回去整理寝室内务。内务的标准很高,正如当时机加专科领导、当过飞行员的军转干部刘湘如主任用一口成都普通话向我们宣布的:“毛巾搭成线,被子叠成砖,地面拖成镜。”内务检查人员每天都会在学生上课的时候,通过门上的玻璃窗检查每一个寝室的内务,并每天在黑板上公布各班各寝室的内务检查得分。
这样紧张、严格的成航校园生活,不到半年时间,首先,我的身体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体质较弱的我,第一次冬天手上没有长冻疮。饭量变成了每顿至少半斤,第一学期个子就往上窜了四公分。尤其是养成了许多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改变了早晨贪睡的毛病,而且以前不爱运动的我,爱上了晨跑,并且一直坚持了25年,甚至到外地出差,我也要带上运动鞋和运动衣等装备坚持晨跑。直到感觉近几年空气污染日盛,我把晨跑这一好习惯转换成了坚持晚饭后的快步走。这一坚持运动的好习惯,提升的不仅是我的体质、体能和精气神,更提升了我的生活质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严格执行学校半军事化管理相关规定,也逐步养成了我的规则意识、团队精神、集体观念、进取意志以及不怕吃苦的毅力和勇气。“毛巾搭成线,被子叠成砖,地面拖成镜”的寝室内务高标准,也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认真做事、踏实务实、执行力强、做就做好的个人品性。现在回想,这些看不见的品性,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尤其是做好职场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建议,母校要继续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传统和理念,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性,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如果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前者优先。
因成航,我拥有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成航除了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课外兴趣爱好。学校组织学生成立了文学、音乐、体育等各种兴趣小组,还定期组织开展活动,让正处于青春期的花季少年们安全快乐度过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青春“沼泽地”。
作者在成航寝室
我记得,在一个多雨的五月里,我们五个“兴趣相投”的毛头小子,骑着单车穿过春花烂漫的田野,来到成都市郊县的一位性格豪爽的史同学家中做客。原计划下午就返校的,不料,人不留人天留人,午饭后连续两天下雨,同学他爸担心我们的安全,不让我们雨天骑车回去,我们只有安心住下。为了招待我们,主人家竟把家里一头半大的、准备过年用的猪提前宰杀。第三天我们离开的时候,主人家菜地里的豌豆、树上的樱桃都被“扫荡”光了,那头“短命的猪”,也所剩无几。
我记得,我的第一首诗歌作品《太阳的女儿》就发表在当时位于学校两栋教学楼之间的橱窗专栏上,是用漂亮的毛笔字抄上去的,占了很大的篇幅。我因此在同学眼中变成了“诗人”,被邀请参加不少课外活动,也收获了不少同学友谊,更激励了我对写作的兴趣。更没有想到,我将来的工作与写作密切相关。
我记得,在一个晴朗的三月天,我们兴趣小组到郊外春游踏青。在微风吹过、波光粼粼的湖面游船上随风荡漾。清华毕业、酷爱音乐、但却教建筑专业的曾遂皆老师一边喝着小酒壶里的酒,一边微醺地用卡带录音机和我们一起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音乐作品《苏尔维格之歌》,并向我们讲解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以及该曲所表达的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那优雅而深情的曲调至今难忘。这也是我第一次领悟到,动听的音符能讲述多么动人的故事。
……
总之,母校成航对我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健康的身体到良好的习惯,从足以谋生的专业知识到自信认真的个人性格,从拥有青涩的同学之谊到体悟父爱般的师生之情,等等,可以说都来源于母校优秀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校规校风以及勤奋负责的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们!此时此刻,蓦然回首,我突然觉得,终生受益于母校的我们,也许并没有真正离开过母校,我感到,母校其实一直陪伴着我们,守候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和我们一路同行!
(审稿:黄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