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链接:
四川职教发布
近年来,四川省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各职业学校积极总结经验成效,推广典型做法,形成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元育人模式,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
前2期,我们体验了8所学校在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过程中的丰硕成果。本期,请跟着记者的镜头走进5所学校和单位,看看他们在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的创新实践中又有哪些探索和成果。出发!
实施学校
227平台皇冠
主要做法
227平台皇冠(后文简称成航职院)对标航空产业战略性和发展性需要,通过“四个聚焦”,大力推进“产教、军民、校地、科教”四融合,形成了一套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随着航空强国、国防强国、军民融合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成航职院瞄准企业对一线从业人员知识密度、技能水平等方面的高要求和人才需求,通过“四个聚焦”破解职业院校与企业办学合作难、专业建设难和人才培养难等诸多难题。
“四个聚焦”的第一项是聚焦服务航空尖端装备制造,深化产教融合。成航职院围绕航空装备制造、民航运输、航空维修产业链,布局形成飞行器制造技术、飞机运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三大航空专业群,实现专业结构与航空产业结构的高度契合;通过主动跟踪歼-10、歼-20和翼龙无人机等航空装备型号预研,同步型号试制开展人才培养。同时,学校积极搭建融合发展平台,在西南航空产教联盟基础上,升级组建航空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政行军企校”五方携手、“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协作机制。2020年,航空职业教育集团被认定为全国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
第二项是聚焦服务航空军事装备保障,深化军民融合。2012年起,学校与空军工程大学、武警部队特勤局等单位建立融合共建机制,在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开展“双主体、五共同”军地协同定向培养士官,实现先进战机制造到维修的一体化人才培养。学校还依托航空职业教育集团,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引入集团内航空企业参与士官培养,同时将国际国内民航标准植入士官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军政素质“两线融合”,军政理论知识、技能培养和素养养成体系“三维递进”、“学校—部队—企业”三方协同培养士官新模式。
第三项是聚焦服务四川航空产业发展,深化校地合作。学校走进产业园区办学,于2020年与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成飞集团携手共建航空产教园区,统筹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产教城融合发展高地。学校联合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成飞集团、中航无人机公司共建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学院和无人机产业学院,探索形成“产业园区+头部企业+学校”的多元合作办学模式。2020年,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学院入选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
“四个聚焦”最后一项是聚焦服务航空技术技能创新,深化科教融合。学校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政行企校共建四川省模具产业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等12个协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成中航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航发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和“制造团队挑战赛”2个赛项的中国集训基地。学校探索建立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先后将无人机应用框架国际标准、翼龙无人机适航体系和维修执照体系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融入教材;以科研项目为驱动,主持制定了7项国家航空类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建成2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
通过“四个聚焦”产教融合模式,成航职院与航空头部企业和技术领先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实现了科教双向良性互动。学校深度参与某型歼击机双座机、新型无人靶机、民机等飞机结构件的工艺编程项目,突破核心关键技术5项,制定行业技术标准3项。目前,学校已成为国内航空尖端装备制造、民航运输业和通用航空业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每年为航空工业、民航企业和部队输送2000余名毕业生,其中,服务于歼-10、歼-20、翼龙无人机和航母舰载机的生产、维护、保障等岗位的毕业生里,有600余人次立功受奖,10人获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的通令嘉奖;涌现出以“全国技术能手”张泰军、世界技能大赛教练邵志永、“天府工匠”周树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